“文学言语行为:文学与现实关系新思考”,《社会科学辑刊》,2008年第6期;
“保罗德曼文学修辞观中的述行之维”,外国语文(外语类核心期刊),2009(4);
“话语与表演:朱迪丝巴特勒对性别身分的解构”,《湘潭大学学报》,2008年第4期;
“伍尔夫女性主义诗学思想的当代踪迹”,《求索》,2006年第12期;
“阿尔都塞意识形态理论视域中的身体”,《求索》,2008年第12期;
“‘风骨’的语境还原”,《文学评论》,2008年第3期;
“偶像的再祛魅:大众文化生产的新机制”,《新闻界》,2006年第6期;
“影响的焦虑:后超女时代的大众文化生产”,《新闻界》,2007年第3期;
“焦虑、寻觅与重建:赛珍珠的文化身份”,《江苏大学学报》,2005年第2期;
“论弗吉尼亚·伍尔夫的女性主义诗学思想形态”,《湘潭大学学报》,2002年第6期;
“‘房子里天使’的悲剧——论《到灯塔去》中的拉姆齐夫人形象”,《怀化学院学报》2005年第2期
“析凯瑟琳曼斯菲尔德的彼得潘情结”, 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, 2009(8);
“现代文化事实的发明:对日常生活批判的批判”,《文化研究》,2006年第6辑,译著。
“阶级身份述行:布尔迪厄社会学理论的言语行为视角”,《国外社会科学》,2011年第6期,CSSCI;
“共谋抑或颠覆?——18世纪英国女性小说家含混的女德主题”,《国外文学》,2013年第1期,二类期刊,CSSCI;
“《罗克珊娜》中现代女性身体僭越的悲剧”,《外国语文》,2013年第5期,外语类核心期刊;
“边缘话语的自我塑造——《伊芙琳娜》的新历史主义解读”,《湘潭大学学报》2013年第4期,CSSCI。